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通知公告 > 工作公示

关于青年岐黄学者推荐人选的公示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函〔2020〕218号)要求,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青年岐黄学者的申报遴选工作。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我委形式审查、组织专家遴选,王琴等10名青年岐黄学者申报人拟作为推荐人选推荐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加下一步遴选。现对以上人员的基本情况、中医药临床能力或科研能力等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公示期间若有异议,请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实名反映。

联系人:市卫生健康委 徐春燕

联系电话:023-67706809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0月28日  



一、王琴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王琴,女,1978年10月出生,博士学位,主任中药师,执业药师。现任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医药基础研究室副主任。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临床中药药理、中药药理与新药开发,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制剂研发及质量标准研究。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肾内科作访问学者1年。2019年,带领团队成功入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转化创新创业团队。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和厅局级课题5项;主研或参研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以及重大新药创制等各级科研项目近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CSCD期刊论文10篇;参编《中药临床处方用量控制研究》著作1部;获重庆市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二、任毅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任毅,男,1981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现任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心血管专业,硕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师承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罗玲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分会常务理事。从事重症医学、心血管内科、中医经典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6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进修学习。擅长应用中医经典方剂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等常见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擅长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体质调理。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持各级别课题8项,其中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5部,其中副主编1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论文奖,参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重庆市市级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医医疗专家组小组长,赴黔江、万州两地一线抗疫,并作为中国政府赴阿尔及利亚、苏丹医疗专家组中医专家,在非洲阿尔及利亚、苏丹两地援助抗疫。

三、王维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王维,女,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国医大师金世元弟子,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卫健委优秀巡讲专家,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负责人,重庆市中医肿瘤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病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肝癌临床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40余项学术任职。师从于国医大师金世元,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配富、朱丹,重庆市名中医李荣亨等。在充分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中医“六位一体”肿瘤全程管理整合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中医整体防治肿瘤的优势。该模式突破了目前肿瘤防治的局限性,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得到多位院士及国医大师金世元、段亚亭等多名国内顶级中西医专家高度评价。对运用该模式养生防癌、辅助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后康复调理及防复发转移有深入研究。牵头成立西南地区中西医整合协同创新肿瘤专科联盟,将研究成果及中医肿瘤防治新技术在联盟医疗单位推广运用,着力提升西南地区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水平及科研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持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重要报告100余次,两次受邀美国整合肿瘤医学会(SIO)大会发言。王维带领团队开发中医肿瘤防治新技术16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或参编《肿瘤防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医“六位一体”整合模式》、《中医内科学·肿瘤分册》、《临床肿瘤康复》、《食管癌临床康复》、《康复医学》等学术专著及教材9部。

四、林茂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林茂,男,1981年5月出生,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加拿大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大学皮肤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美容皮肤专业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国自科面上项目3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6篇(最高IF 5.076)。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批次人才、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大连市科技之星、重庆市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五、李成荫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李成荫,男,1986年7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现任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对风湿免疫病及风湿免疫病中的疑难病诊治均有一定经验。掌握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免疫病等国际先进技术。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11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1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资助1项,重庆市科委项目1项,重庆市卫生计生委项目1项及重庆市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痛风、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六、罗梅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罗梅,女,1980年1月出生,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妇科博士学位。第一批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骨干人才,师从“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妇儿中心主任罗颂平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妇产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委会委员、感染与微生态学组委员、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科卫联合中医药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1项,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科技提升计划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2项,以主要执笔人及课题秘书身份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指南研究课题2项,先后发表SCI论文4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妇科疑难病有深入研究。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进修学习,擅长阴道镜、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及指南标准化项目的研究方法。

七、董自亮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董自亮,男,1985年7月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中共党员,中药学博士,副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执业药师。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与生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12月至今进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重庆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药新药、保健品开发及中医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究9年,每年科研一线工作时间250天以上,占年度工作日比例的80%以上。先后主持或主研创新药丹七通脉片、经典名方制剂等11个新品种的开发以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目前已获生产批件或新药证书6个,有条件批准上市中药新药1项;申请中医药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率先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的古籍考证以及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转化研究,形成了2个专家共识,同时形成一套传统制剂与现代制剂一致性的评价体系,完成3个中医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参与太极乌发露、番茄红素软胶囊等品种的开发,获得化妆品备案件1项、保健食品证书2项;主持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二次开发过程中形成数十项质量控制规范及11项出口标准,助力2018年实现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15亿元,出口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承担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新药创制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研发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主持国家发改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共2项,以及参与十三五重大专项3项,共计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逾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编委参与《经典名方开发指引》、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等4部专著编写;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八、罗先钦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

罗先钦,男,1979年12月出,现为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理学专业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获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担任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中医药学院教工二支部书记。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药学);曾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副主任。曾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审中心药理毒理部参审审评员、重庆市药监局新药现场核查专家。目前为重庆市科技局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毒理学会资格认证委员会的中国毒理学家。每年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320日以上,占年度工作日90%以上。主要从事中药药理毒理研究评价与创新药物发现等研究。(1)中药毒性靶器官及机制研究:针对中药毒性研究的特殊需求,突破中药毒性研究关键技术,以“量-毒-效”相关性为核心,根据毒与效及其基本要素明晰毒性与药效的物质基础,揭示毒性与药效的作用机制,建立符合有毒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指导。作为重庆市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体系与技术规范主要创建者之一,创新突破致癌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及作用机制、毒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作用机制、安全性药理等9项关键技术难点。建立了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共培养关键技术这有利于全面反映睾丸的功能,既保留生殖细胞特性,又反应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交互作用,是一种可在体外全面反映药物对雄性生育力影响的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筛选药物对雄性生育力的影响及探索雄性生育力毒性的相关机理。(2)开展中药经典名方传承创新科学内涵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通过整体动物和细胞模型,开展中药经典名方防治重大疾病、难治性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整合组学手段和网络药理学等前沿技术,系统开展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机制、证候动物模型等基础研究,建立中药方剂的网络靶标、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复杂机制和能够表征中药方剂整体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等分析技术,以此阐明中药经典名方防治疾病的内在规律及科学内涵。主持重庆市集成示范重大项目或主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纵向课题2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100项。研究成果于2007年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获优秀青年论文二等奖、2010年度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2014年度获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技奖励三等奖、2016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新药净肝脂胶囊;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2个新药项目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1个项目获重庆市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批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为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药理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基础与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作为编委出版1部学术专著,正在编写2部学术专著,公开发表SCI等学术论文60余篇。 

九、齐红艺基本情况及学术成就

齐红艺,男,1982年3月出生,现为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药全球化联盟地区召集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第八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中药药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及脑病分会委员。201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分子中药学专业。本科(2004年)和硕士(2007年)均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目前担任中药教研室主任,重庆市高校中药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首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西南大学“科技新星”。每年从事科研教学一线工作时间290日,占年度工作日95%。近年,围绕中药作用模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规律这一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将中医整体观与现代还原论思想有机结合,从进化与生态角度考虑,提出了“中药外源兴奋效应(TCM-xenohormesis)”科学假说,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和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上,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和重庆市课题的连续资助。主要学术成就:(1)明确植物中药在生境中对取食昆虫化学防御方式和在人类疾病模型上的作用模式均符合hormesis双相量效规律(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2)发现中药对进化保守性细胞应激响应机制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预防或治疗作用的普遍性分子机制;(3)发现中药对生境中昆虫的化学防御和在人体疾病模型上对进化保守性应激响应机制的调控具共同结构基础,提示中药化学防御物质为其药效活性的关键物质基础。候选人的研究工作可从进化与生态角度为中药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模式提供一种本源性的阐释。目前已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30篇(SCI一区或5分以上论文9篇),已引用1219次(据Google Scholar结果),单篇最高他引130次。参编《中华临床中药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专著5部。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

十、陈怡基本情况及学术成就

陈怡,女,198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为重庆市西南大学药学院·中医药学院药学系副主任,教工二支部书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从事中药药理教学科研工作13年,曾赴荷兰皇家科学院进行访问学者的研究工作。一直从事中药药理学的科研和教学一线工作,每年工作时间不低于310天,占年度工作日的85%。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研究:新的中药复方內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重庆道地药材山银花的开发和利用;microRNA在妇科疾病及肿瘤中的作用及其中药调控作用。本人还积极探索改进筛选模型,构建临床样本来源的永生化异位内膜细胞株1株,改进了荧光异体移植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协助课题组创建了神经血管单元体外模型。本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博士后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项目4项,其他项目3项,主研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Mol Carci、Int J Bio Sci、Oncology Letters、Int J Clin Exp Med、中国中药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三完成人的身份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三等奖。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