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通知公告
>
工作公示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70604W/2016-0198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市卫生健康委 | ||
[ 成文日期 ] | 2016-01-18 | [ 发布日期 ] | 2016-01-18 |
记功奖励对象公示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4〕2号)和《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渝委组〔2009〕45号)的规定,拟给予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和市急救中心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林曦、重医大附一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罗小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但阳、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技师孙军4名同志记二等功。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将拟奖励对象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从2016年1月18日—1月 26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书面、电话、来访等形式向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反映。个人反映问题的,要求署真实姓名。
联 系 人:市人力社保局 黄月洁
联系电话:86867312、86868605(传真)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一路1号
邮政编码:401147
联 系 人:市卫生计生委 谭加荣
联系电话:67705568、67706581(传真)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旗龙路6号
邮政编码:401147
附件:拟奖励对象事迹简介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
2016年1月18日
附件
拟奖励对象事迹简介
一、记集体二等功
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
作为我市代表中国政府赴尼泊尔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第一时间从重医大各附属医院、市急救医疗中心、市疾控中心、市六院等10家医疗卫生机构抽组5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组成中国政府第二支医疗队,于5月8日抵达尼泊尔,在尼泊尔震区的16天里,积极组织全体队员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了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赏!
一、全力以赴救治生命。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将医疗队分为六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协同工作;多次组织专家与杜力克医院合作交流,确保病人双向转诊机制顺畅;多次研讨调整医疗队力量部署,充分发挥专家和设备的作用,为当地军民开展义诊。累计门诊诊疗737人次、院前诊治病人579人次,各类手术148台次。
二、组织开展卫生防疫。组织卫生防疫力量对杜力克供水厂开展水质监测,保证了当地2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组织卫生防疫人员开展疾病监测防治、健康教育,累计消杀灭面积19.7万平方米,提高了卫生防病的能力,赢得了驻地居民的高度评价。
三、统筹协调保障到位。强化物资管理,对救援队的物资设备进行仔细梳理、逐一登记;制定了全队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要求全体队员严格遵守、严格执行;建立营区队伍夜间值守制度;建立队员互帮互助制度;强化前后方沟通协调,为医疗队营造了较为宽松、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弘扬救援正能量。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每日新闻稿撰写和播发审核,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重庆日报等中央、市媒体进行了宣传。《尼泊尔帐篷医院中国医生跪地手术》和《记者直击尼泊尔杜力克7.5级强震》两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转载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二、记个人二等功
林 曦
林曦,男,1972年6月生,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作为中国(重庆)医疗队住院治疗二组组长,救援期间,林曦带领医生负责帐篷医院住院病人的日常治疗,克服帐篷内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每天持续工作8小时以上,在跪地情况下完成手术、换药等治疗工作。累计诊治住院病人128例,查房588例次,完成手术8例,清创换药近90例次,骨折固定21次,会诊处理门诊病人愈50例次。
特别是在7.5级余震发生时,林曦临危不乱,坚守门急诊一线救治伤员,一方面保证住院病人安全,一方面紧急支援急诊工作,并开创性地制定了医疗组长总负责前提下的1+1+1应急工作模式(1名外科医生+1名内科医生+1名护士,组成临时诊治小组,排查急诊病人),诊治余震受伤人员5名。在余震当日杜力克医院往中国政府医疗队转入批量伤员过程中,合理制定应急工作流程,带领住院组医护人员克服夜间电力通讯中断的困难,迅速高效地完成了11名伤员的入院诊治工作。作为分诊负责人,林曦严把入院关,有效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罗小辑
罗小辑,男,1977年5月生,重医大附一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在中国(重庆)医疗队队中,罗小辑担任医疗住院组组长,震区骨折创伤病人占到绝大多数,作为队内年资最高的骨科大夫,承担着全队主要的救治和技术指导工作。他团结群众,服从指挥,采用多学科协同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证了战地医院零死亡。罗小辑同志还与尼军方和当地医院做好沟通工作,双向转诊地震伤员,使全部住院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康复出院。其中有一例患者慕中国医疗队之名,步行6小时来到战地医院,诊断为手外伤肌腱断裂,罗小辑精心策划组织,在帐篷医院及其有限条件下,克服没有氧气、手术床等必要设备,迎难而上。作为主刀医师,跪在地上完成了清创修复手术,这是中国医疗队实施的最为复杂的一次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事件在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获得各方好评。
在经历突如其来的7.5级余震后,罗小辑安抚队员、鼓舞士气,冒着危险坚持开展工作。经国家卫计委和中国医疗队批准,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中国专家进驻当地杜力克医院,进行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等临床工作。期间指导当地医生完成高难度手术数例,罗小辑同志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杜力克医院和各国专家的一致认可,其中为美国 Larson 医生进行台上会诊的案例,更是获得各国专家的一致好评,引起巨大反响,为中国医疗队争得了荣誉。
除了医疗工作,罗小辑还承担对外联络官和翻译工作,发挥语言优势,负责协调与尼泊尔政府、军方、警察以及民间等各方关系,走访了尼泊尔军方总司令部,与指挥中心协调救援,为医疗队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临别前,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来到驻地慰问,并举行了与尼方的援助物资交接仪式,罗小辑再次担任了这次外事活动主持翻译工作,在重大的外事活动中圆满完成任务。在对外工作中,坚持国家利益、有礼有节、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展现了中国医务人员的风采。
但 阳
但阳,女,1962年9月生,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产科主任医师。作为中国(重庆)医疗队副队长、医疗组组长,但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纪律,充分发挥了队员各专业优势、多学科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工作。在尼救援期间,医疗队累计门诊诊疗737,治疗住院病人128人,实验室检查587项次,放射检查68个部位次,B超检查274部位次,各类手术148台次,心电图21次,病房巡查588人次。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母亲的但阳想到的是灾难后在帐篷医院住院的尼泊尔母亲们,应该为她们带去中国的母亲的问候和祝福,经医疗队商量后决定由队员们自费购买小礼物-象征平安吉祥的苹果,当但阳将苹果送给住院的母亲和孩子时,她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小的礼物能给她们带来喜悦也是中国医疗队队员的满足,这一举动拉近了中尼人民的距离,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工作作风上但阳处处注意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不畏危险、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深受队员的好评和喜爱。
孙 军
孙军,男,1968年8月生,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技师。作为中国(重庆)医疗队防疫组组长,孙军与防疫组全体人员一起,发扬参加历次国内救灾防病工作经验,结合尼泊尔当地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医疗队和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
孙军参与尼泊尔当地军政工作交接,建立工作联系,完善后勤保障,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的基础。
孙军带领防疫组建立水质检测实验室,对营区和病区供水进行采样监测、加氯消毒。对图利克尔镇自来水厂开展检测。
孙军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蚊蝇密度监测方案,以蚊蝇密度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为指引,确定消杀重点和工作量,科学合理地开消杀工作。
孙军将垃圾处置和厕所管理列为工作重点,引导当地民众改变随地大小便和乱扔垃圾的习惯,对厕所展开重点消杀,收储营地及病区内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焚烧填埋处理。
孙军发挥外语沟通能力,组织当地骨干村民和志愿者开展卫生知识宣讲。采用现场讲解、图片展示、手把手教学等方式,对当地民众进行培训。
作为防疫组组长,孙军坚持晨会和晚会制度。为了解决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对每项工作实行AB角,形成专业互补一专多能的工作机制。
孙军积极与尼军方、志愿者、当地士绅沟通交流,与当地管理者共同制定符合当地习俗的防疫工作方案,根据当地宗教活动和生活习惯调整防疫工作计划。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积极配合,增进了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