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7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卫答复函〔2025〕125号
彭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第1077号)已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824家,其中医院851家(三级甲等医院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73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7家。全市共有卫生人员34.5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3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0.87万人,注册护士13.31万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99人。全市总诊疗人次22460.77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55.30%。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资金项目投入,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建设方面。202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出台系列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政策;市财政一次性安排补助资金2.5亿元,支持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次中心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再次安排补助资金3400万元支持距离县城较远、服务人口较多、诊疗条件有待提升的乡镇卫生院配置升级医疗设备。2024年,财政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排投入34亿元;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等财政补助资金33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占比达88.92%,其中28%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已建成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2家、社区医院45家。
(二)关于完善激励政策,强化基层人才保障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安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补助资金约500万元,安排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资金约1000万元。优化人才引进政策,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倾斜政策,优化招聘方式,简化招聘流程,降低乡镇卫生院紧缺人才招聘条件。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二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晋升方面。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聘用退休“双高”人员的指导意见》,支持基层聘用退休高层次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缓解基层人才紧缺问题。三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激励措施方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实行多项倾斜措施,从制度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于2015年出台乡镇工作补贴办法,在2021年调整标准,明确各区县根据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对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300—600元/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落实基层高定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高定2级薪级工资,对其他区县的基层医务人员高定1级;允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在扣除成本后按一定比例用于发放家庭医生团队的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建立300元/月全科医生津贴,纳入财政全额保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绩效工资水平给予倾斜,为单位内部分配提供更大空间,按“本年盈余分配”的一定比例(最高可达60%)提取奖励基金,用于增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年超额绩效。对超额绩效年人均水平较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幅不受限。
(三)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一是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建平台、做接口、定规则的方式,有效整合联通全市所有区县现有信息系统,按照“一人一档一属地”原则,为居民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唯一,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公卫、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全市健康档案新建、更新、转迁、异地服务“四统一”管理。目前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识别标识,统一为全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835万份,形成全市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联通各医疗机构HIS、LIS、PACS等系统,通过一个通道统一采集,将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标准化归集到个人健康档案,共汇聚全市所有公立医院(部分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控机构数据信息350亿条,涵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就诊、住院治疗、预防接种、出生医学证明等全量信息,并实现跨机构、跨区县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和动态更新。二是加快实施“社会·渝悦·家医有约”应用推广,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HIS等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互动交流管理平台,提高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查阅健康信息便捷性,完善精细化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和绩效评价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共同推进医防更加有效融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为目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窗口期,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三攻坚一盘活”等政策,结合基层实际需求,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在编制部门核增编制的基础上,动态优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结构比例,为基层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制度保障。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归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