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3〕358号
农工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045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以基层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让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强化设施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每个乡镇(街道)设置1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要求,以及对临近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低于800人的行政村,通过乡镇卫生院定期巡诊、派驻以及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目前,共设置乡镇卫生院8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0个,村卫生室9634个,甲级和乙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5家和498家,分别占15%和49%。编制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库,适时将条件成熟的项目列入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安全评估机制,开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安全大排查,截至2022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有46家存有危房面积3.17万平方米。
二、抓好人才培养,加大全科医生培养
(一)强化校内针对性培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采取“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方式,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达3.38人。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委托重庆医科大学免费培养全科医学本科生,每年招收70余名,目前在培503名,近三年毕业生296名。
(二)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政策。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引进难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出台政策支持区县采取更加务实高效的招聘方式。2019年以来,已累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引进3000余人。2021年,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编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2021-2023年重庆市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方案的通知》(渝人社〔2021〕303号),2021-2023年,全市每年招聘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至少1000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缺专业技术人员,放宽招聘方式和条件,如:可不组织笔试、采取面试(面谈)等更为灵活的招聘方式;学历条件可放宽至医学专业中专;对相关高层次医疗人才,年龄可放宽至50周岁。2021年,指导各区县专项招聘基层全科医生82名,招募基层“三支一扶”医疗卫生人员138名。
(三)提升基层人才队伍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基层优秀卫生人才选拔培养项目。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选拔200名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到上级机构参与研修学习,每次研修学习时间为1—3个月;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2019年以来,已经选拔培训3个批次400名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委托重庆医高专、三峡医高专对基层骨干临床医师、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开展培训,2020-2022年每年培训1242人。
(四)探索改革基层激励机制。针对基层人才留不住的问题,探索符合基层特点的绩效工资政策,为基层留人提供保障。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收支结余不高于60%给职工发放超额绩效;在超额绩效总量内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标准每人每月300元,实行单列定向发放,从而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三、统筹政策制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将修订《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纳入年度计划安排,拟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编制、人员、床位等配备标准。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为基层赋能。构建整合型区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区县级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将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机构纳入医疗、公共卫生、传染病报告、医保信息系统。推动医保、卫生专网等网络资源整合,实现全域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依托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平台实现全市范围数据共享交换。实施“智慧居家健康”管理,建设部署“市基层卫生综合管理系统”,清理电子健康档案,按照“一人一档一属地”的原则,为全市居民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动态更新,涵盖医疗、公卫等信息的电子健康档案,并逐步向居民开放,实现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三)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表彰奖励制度。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向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倾斜。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和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配置。根据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6号)要求,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达到3.6人。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优质高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布局甲、乙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25年,全市甲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30%、乙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到60%。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全市共建60个。将辖区人口多,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社区医院,全市共建60个。
三是多维度实施基层医疗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实施优秀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基层医疗机构遴选优秀人才1000人。实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多途径培养全科医生2500人。实施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优化招聘条件,公开招聘5000人。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招聘医疗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困难的问题,继续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继续推动重庆医科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紧缺专业医学人才工作,重点向基层倾斜,对接受培养人员实施专项考核招聘,解决编制问题。
四是促进医疗人才向基层流动。深入落实“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督促各区县按时按进度落实落地,确保岗位下沉,人才前移,盘活人才队伍资源。 “县聘乡用”期间,可按规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基层定向职称,连续服务满5年及以上的,回到原单位可按程序直接转评同级全市通用职称。
五是提升基层队伍中医药服务能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名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加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实现全覆盖,所有乡村医生掌握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是开展危房清理整治。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对46家判定为涉危的业务用房应拆尽拆,全面化解。对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乡镇卫生院拆危后业务用房不达标的,加快新(扩、改)建,确保业务用房面积达标。建立基层房屋安全隐患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发现、报告、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动态管理。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