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0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1-07-22
字体:

渝卫函〔2021〕326号

台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第0205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63个,两类机构占卫生机构总数的5.6%。这两类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54223人,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1%,较2017年增长12.9%。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341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较2017年增长9%。二是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现有公共卫生国家级人才1名、市级人才11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研究生占5.8%,公共卫生类专业人员占8.5%,较2017年分别增长0.7%、0.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23%,较2017年增长10.7%;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2.6名,提前达到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人群健康及危害因素监测达22项,较2017年增长120%;市疾控中心具有13大类96个小类1524项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参数较2017年增长2.1%。三是作用发挥进一步凸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1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854万人,较2017年分别增加17项、增长16.7%,居民健康素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知晓率分别达20.8%、63.3%,较2017年分别增长5.9%、10%。全市公共卫生队伍成功处置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急性传染疫情,圆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和援鄂援外等各项任务,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全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经受住了大战大考,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总量质量和新时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定位还不相适应,人才发展平台与新时期公共卫生能力要求不相适应,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与公共卫生人才职责特点不相适应,医防协同还有差距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及时制定出台政策文件

2020年9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渝卫发〔2020〕61号),全文共6个方面20条措施,率先对建立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行有益探索。一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改善公共卫生人才薪酬待遇。明确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水平,超额绩效逐步达到同级公立医院水平。二是深化职称评价改革,优化公共卫生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对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三是综合配套引才政策,加快引进紧缺优秀公共卫生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顶级公共卫生专家、一批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批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四是实施四大培养工程,加快提升公共卫生人才专业能力。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工程、规范化培训工程、后备人才储备工程。五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医防协同的人才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医防“双聘”试点,建立“平战结合”培养机制。六是构建事业发展平台,提供公共卫生人才创新创业舞台。打造公共卫生高端平台,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进入国家和市级“双一流”建设。

二、加强编制保障,加大公共卫生人才配备

一直以来,市委编办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方面,新冠疫情发生后,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试行)》(渝委办发〔2020〕17号),指导各区县在2020年底以前,严格按照中央部委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落实人员编制。下一步,市委编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的通知》,强化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编制配备要求,为区县疾控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于2007年、2010年先后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2012年再次提高标准,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足额核定了编制。2018年,市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区县事业编制周转制度,对区县通过自身调剂仍难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需求的,通过全市统筹周转编制予以解决,对夯实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提供编制保障。

三、搭建发展平台,加快公共卫生人才培育引进

一是强引进。将公共卫生人才放宽考核招聘条件至硕士研究生,通过绿色通道引才、面向社会公招、组团赴市外医学高校现场考核招聘等多种途径,近五年来全职引进公共卫生类专业技术人才100余名,柔性引进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等市外知名专家9名。二是重培育。建立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人才培育体系,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选拔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了该领域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1名、重庆英才4名、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7名、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选送3名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海外知名公共卫生机构研修访学。今年,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纳入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省市,将启动首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工作。三是搭平台。积极争取国家资源落地重庆,“十三五”以来争取到“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等国家级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18项,总经费2.6亿元,建成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西部地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市科技局近三年支持开展传染病防控等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研发和面上项目20余项,支持市疾控中心BSL—3实验室建设,直接支持疾控中心科研立项18项,参与科技部项目4项。

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评价激励

一是推进公共卫生人才评价改革。出台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单设公共卫生高级职称评委会和人才评价标准,完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县级以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作外语、计算机考试和论文要求。2020年共评审通过公共卫生人才高级职称116人,通过率达65.9%,申报人数和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二是优化岗位结构比例。切实提高各级疾控机构岗位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探索建立适合发展的岗位聘用考核机制。其中,市疾控中心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由35%调增为45%。三是加大薪酬激励。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专业公卫机构薪酬水平,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激励性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极大调动了人员积极性。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20条措施,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4月12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