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03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18-06-25
字体:


农工党重庆市委:

    首先感谢贵委对分级诊疗工作的关注。贵委提出的《关于我市实施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0038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构建有序就诊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结合贵委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改善群众基层健康服务感受”行动计划,拟出台《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办法》,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价,构建“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二)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区县为单位实行资金、规划、建设、人员、质量、绩效等六个统筹管理,增强基层卫生事业的筹资和管理能力。

    (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防融合试点,针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群体梳理形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项目链,优化流程设置,加强医疗与公卫服务衔接,并将绩效分配激励机制贯穿其中,促进预防保健、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形成临床与公卫“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机制

    (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认真分析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健康、亚健康和慢病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宜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整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家庭病床、长期护理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家庭医生服务的劳动价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用药的衔接,满足慢病长处方病人的用药需求,开展药品线上处方,线下配送,将药品送到慢病病人家庭。整合全市的“号源池”,将医院不低于20%比例的预约号源专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为家庭医生转诊提供方便。

(五)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培养。我市拟实施基层人才“55555”培养计划,计划到2020年为基层考核招聘属地化医学专科生500名、培养业务骨干500名、补充紧缺实用人才5000名、培养全科医生5000名、轮训医务人员5万名。

    (六)多渠道充实基层人才队伍依托医联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完善医师轮流派驻制度,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帮扶

    (七)提升基层技术服务能力落实基层首诊50个病种,分层级开展基层首诊50个病种培训,加强技术支持。推广卫生适宜技术100个。开展“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改革试点,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一体化管理。

    (八)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实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让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对医学院校毕业生,采取“5+3”模式进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针对偏远地区人才紧缺的现状,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对在职专科医生,采取脱产培养1年的方式,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目前,学校在培全科医生1850名,毕业和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已达2600名,比2011年净增2000名。通过薪酬待遇、继续教育、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全科医生愿意来留得住。

     二、优化和完善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一)优化双向转诊的机制和流程。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的引领作用,加强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药品目录衔接。制定诊治病种目录、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减少三级医院常见病患者比例。放宽签约居民用药时长和药量,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确保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占比保持在65%以上。

    (二)加强医联体建设。抓实4种模式的医联体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医联体134个,参与的各级医疗机构达3572家。创新医联体建设,探索以区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集团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为纽带的“纵联横合”的新型医联体模式。确保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三、强化保障制度

   (一)完善绩效提高待遇。

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关于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168号)精神,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建立绩效工资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分类分档调控。对乡镇卫生院单列,实行一年一核定,并确定每年的控制增幅。完善事业单位超额绩效参考线政策,提高理论“保底”水平。将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乡镇工作补贴享受范围,体现待遇倾斜。

    (二)调整财政补贴机制。

    财政补贴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差”的机制改为“保基本、买服务”的补偿机制。在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运行经费的情况下,通过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补助的激励作用。

   (三)完善医保引导机制。

    1.建立协商制度。会同医保部门,研究在医联体内制定统一的医保门诊与住院起付线标准,医联体内逐级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收取一次门槛费。探索以医联体为单位的医保总额付费,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

2.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助推双向转诊。目前,我市职工医保在职人员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87%;居民医保一档参保人员在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80%、60%、40%,二档在此基础上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职工医保在一级、二级医院住院起付线降低为200元/次、440元/次,社区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降低为160元/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差别化支付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就医,按照医疗机构等级设置不同报销比例和报销起付线。

3.实行转诊激励机制。对未按规定办理转诊、转院或直接在市内非参保地三级医疗机构或市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其起付线提高5%,同时,政策报销比例下降5%。

4.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已选择100个病种在基层医疗机构试点首诊制度。下一步将引导各级医院按照功能定位收治病种,按病种付费。对不同等级的医院确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医院等级越低,单病种定额标准越低。对病种实行定额报销,单病种定额内治疗不受医疗保险目录限制。

5.建立居民医疗保险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参保居民发生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居民医保基金每年按60%的比例,在100元以内实行限额报销。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基础平台建设,力争建设10家智慧医院,建成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血液管理等重点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全市预约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医联体内部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疾病诊疗资料等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患者医疗信息和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实现公立医院信息接入平台全覆盖,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二级以上医院。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8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