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5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19

渝卫答复函〔2025〕100号

陈思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儿童心理门诊建设的建议》(第0556号)收悉,感谢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经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医保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法律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重庆市已正式实施《重庆市精神卫生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市卫生健康委正在牵头起草《重庆市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机构设立与管理、从业人员资质要求、服务内容与质量标准、监督管理机制及法律责任等内容。目前,已组织多轮专家研讨,正在广泛征求各区县和相关市级部门的意见,将于2025年底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二、机构和人员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平台建设。全市80%的公立综合医院、61%的公立妇幼保健院、57%的公立儿童医院开设了精神(心理)科,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乡镇(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覆盖率78.66%,村(社区)心理辅导室覆盖率77.41%,全市建成中小学心理辅导室4030个,心理辅导室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心理热线建设。开通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提供“7×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2024年处理未成年心理咨询285通,处理高危来电35通,及时化解来电者心理危机。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储备。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培训课程重点纳入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专科内容,累计培养900余名精神科转岗医师。配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8300余名,41个区县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推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ABC能力认证,2024年共培训认证7100名。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骨干人员培训6期,培养骨干164名。

三、学校心理健康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深化健康教育。印发《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意见》,编写出版《美好生活从心开始》学生版、家长版、教师版系列心理健康科普图书,构建中小学相互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督促中小学落实每2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实施“五育润心”融合育人课程,培德润心、启智润心、健体润心、尚美润心、乐劳润心。将5月设立为重庆市中小学“五育润心”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月,举办线上公益讲座17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600余场次,参与学生400余万人次。二是优化咨询服务。中小学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预警网络,区县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督促指导学校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各区县和学校建立“一生一策”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三是实化危机干预。组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分片包干对口指导区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0余次,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印发《重庆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转介机制,畅通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绿色通道。

四、医疗保障持续强化

一是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我市公布实行的精神心理卫生类医疗服务项目涉及精神科量表测查、检查及治疗等3类项目,其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音乐治疗、暗示治疗、松弛治疗等项目均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外,从2024年4月1日起,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催眠治疗等部分心理类项目,取消“限市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限制规定,进一步满足区县医疗机构开展精神类项目临床治疗的需要。二是门诊特殊疾病保障。2012年,我市将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抑郁躁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2020年新增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共6种重性精神病纳入保障。自2025年1月1日起,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氨磺必利口服溶液等药物纳入我市国谈药品门诊用药保障名单。未成年人门诊使用国谈门诊保障用药参照住院报销政策执行,年度内按就诊医疗机构最高等级计付一次起付标准。三是普通门诊保障。参加居民医保的未成年人一年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200元,报销比例40%;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60%;年度报销限额一档300元;二档500元。未成年人可在三级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医院门诊就医,按照在二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进行报销。四是住院治疗医疗保障。2005年,我市医保首推精神病单病种结算办法,参保人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实行按床日付费方式。参加居民医保的未成年人到不同级别医院就医,只需按照不同级别医院的床日费用标准及个人自付比例(自付比例在4%~10%之间),每天支付固定标准的费用,即可获得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我市精神病住院结算标准分别为:一级医院84元/日、二级医院112元/日、三级医院179元/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市精卫中心223元/日。

下一步,针对您提出的各级医院设置儿童心理门诊、在学校建设心理疏导窗口进行儿童心理卫生干预、加大其他平台心理咨询门诊准入的监管、降低心理门诊治疗费用、加强儿童心理门诊的信息化建设等建议,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措施,抓实抓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相关工作。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