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0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19

渝卫答复函〔2025〕99号

王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第0900号)已收悉,感谢您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经我委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强化法律政策保障。已正式实施《重庆市精神卫生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市卫生健康委正在牵头制定《重庆市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机构设立与管理、从业人员资质要求、服务内容与质量标准、监督管理机制及法律责任等内容。目前,已组织多轮专家研讨,正在广泛征求各区县和相关市级部门的意见,将于2025年底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二是加强精卫中心建设。制定出台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加强标准化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累计建成9家三级精神卫生中心、6家二级精神卫生中心。三是持续推进门诊、科室建设。开设精神科门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达到80%,开设精神(心理)科的公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分别达到61%、57%、59%。

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累计培养900余名精神科转岗医师。每季度从每个区县随机抽取2名基层精防人员,参加现场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季度工作通报。二是增加专业机构编制床位。与2020年相比,全市精神科编制床位数增加3000余张,达到1.6万余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0.53张编制床位,计划到2025年底达到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0.6张编制床位。三是提高人员待遇。按照有关规定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待遇倾斜。对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可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其所需绩效工资单列发放。四是加快数字精神卫生建设。“渝悦·精神卫生”数字应用在全市推广使用,“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发现”二级应用场景已实现全市三级贯通,形成多部门信息共享新局面。

三、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更加有效

一是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全市100%的区县、85%的街道、71%的城市社区、36%的乡镇开展精康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56%以上,建立市级联系指导点32个、工疗农疗场站42个、社区康复服务站点1800余个,5.6万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家门口”社区康复服务。二是培养心理健康人才。加强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人才培养。共培养心理危机干预业务骨干170人。三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立包括1支市级队伍和39个区县队伍在内,200余人的“市-区(县)”两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四是建设12356热线。开通全国统一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提供“7×24小时”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在全市579所中小学校和487个校外阵地建立“心灵成长社”,开展团体辅导519期,服务青少年12.2万人次。五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利用精神卫生日等宣传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下一步,针对您提出的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议,我们将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全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