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答复函〔2025〕34号
武隆区代表团:
贵区提出的《关于推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促进渝东南区县均衡的发展的建议》(第0528号)已收悉。经与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一)关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推进情况。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市委深改委印发《2024年重庆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推进方案》(渝委改〔2024〕1号),明确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靠近老百姓’改革”纳入2024年加快实施的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4〕95号),明确加强城市二、三级医院与区县域医共体合作,通过人员培训、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区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展卫生人才“市聘县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发〔2024年〕60号),在全市实施卫生人才“市聘县用”改革,推动市级医疗卫生专家重点帮扶渝东北、渝东南等区县。2025年3月,全市第一批76名“市聘县用”人员,其中4名下沉到武隆区帮扶。
(二)关于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工作推进情况。市教委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跨区县配置机制,不断加大对“两群”地区教育倾斜力度,持续推动“一区两群”教育协同联动发展。一是开展鲁渝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依托鲁渝教育协作支教计划,协调山东省选派教师到我市支教,支持两群地区教育发展,2024—2025年度济南市选派67名优秀教师到武隆区支教。积极争取山东协作重庆省级财政援助帮扶资金,其中85万元用于武隆区鲁渝协作“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二是实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从主城都市区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结对的“两群”区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支教,鼓励以“组团式”形式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给支教教师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并购买意外保险,同时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方面予以倾斜支持。2024—2025学年,市教委选派涪陵区、南川区1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武隆区支教。三是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两群”地区学校组团式对口帮扶。通过构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科研训、资源应用、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六维一体”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全域均衡、全段优质、全面发展。目前,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已与武隆区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薄弱学校联动发展。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建议中提到全面督促落实“市聘县用”政策、进一步坚持好“潮汐式”援助的建议,对我们工作具有参考性,我们将持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做好“市聘县用”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市聘县用”人员派出比例。市级医疗机构每年按照不低于上年度本单位新晋升副主任医师(含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4个类别)数量的40%比例,派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到区县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市属医疗机构每年派出不少于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非临床医师类(护理、药学、医技或管理类)人员到区县级医院、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二是做好“市聘县用”人员调配工作。按照“供需匹配、精准下派”原则,由市卫生健康委将市属医疗机构、部队医院派出人员统筹调配到有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非主城区的区县级医院工作,重点安排到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区县级医院、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开展帮扶。原则上,各市属医疗机构、部队医院人员优先调配到其所在医联体内的区县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是加强“市聘县用”人员管理。下派工作期间,派出单位暂停其在本单位的执业活动,区县卫生健康委和接收单位负责其日常管理和考核,考核结果由区县卫生健康部门统一反馈派出单位,并与其绩效工资挂钩。四是落实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市聘县用”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市聘县用”人员在基层连续工作满 3 年的,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政策;“市聘县用”期间,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取得基层定向职称,连续服务满5年及以上的,回到原单位可按程序转评同级全市通用职称。
(二)持续做好“潮汐式”医疗援助。一是指导区县对本辖区避暑景区开展“潮汐式”援助。指导各相关区县根据医疗保障增援需求,结合景区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重点选派急救、老年、儿科、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等方面医务人员驻点帮带,调配救护车(监护型)等急诊急救设施设备。二是加强市级医疗机构开展“潮汐式”医疗援助。在区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基础上,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抽调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重医附属口腔医院、市中医骨科医院专家驻点帮扶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避暑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8月31日。
(三)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合作共建。市教委将持续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两群”地区学校组团式对口帮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强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鼓励支持有组织地开展跨区域教共体建设,优质校跨区域与成员校紧密结对、成员校再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优质发展,形成头雁领飞、群雁跟进的“1+1+N”优质资源拓展新样态。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一系列医药卫生和教育改革,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全市教育、医疗均衡发展。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