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6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卫函〔2024〕278号
冯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社区托育“中心带点”模式的建议》(第1068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托育服务发展。
(一)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展托幼一体化、“家门口”托育服务、用人单位办托、社会力量办托等多种类型托育机构,多渠道增加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城市15分钟托育服务圈。截至2024年2月底,全市共有托育机构229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34个。
(二)持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将婴幼儿照护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打造医育结合联盟,发放婴幼儿签约服务包,免费为在托婴幼儿提供体格体检、听力筛查等13项健康服务。出台《托育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重庆市托育服务示范机构评价细则》,以评促建推进托育机构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将托育服务行业人员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定期开展托育机构安全专项检查,守住安全底线。
(三)支持社区办托。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托育(幼)设施的改造提升作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推进实施。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区县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在征求民意基础上,同步统筹社区服务提升,因地制宜开展托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区县利用社区闲置办公用房等存量房屋资源,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在社区设置普惠托育点,方便群众送托。目前,全市已建成九龙坡区大堰社区托育点、万州区沱口社区托育点、江北区天源社区托育点等社区普惠托育点。
(四)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非独立场所按照有关安全标准改造建设的托育机构,不需变更土地和房屋性质,各区县可因地制宜优化单独办理消防验收备案手续。对普惠性托育机构单独立户装表计量或单独设立分表计量的,计量装置费用由供水、供电、供气企业承担。为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免征增值税,同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自有或其通过承租、无偿使用等方式取得并用于提供社区托育服务的房产,免征房产税。
二、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全市工作实际,重点在以下方面推进和完善:
(一)总结推广一批经验。认真总结九龙坡区大堰社区托育点、万州区沱口社区托育点、江北区天源社区托育点等社区办托经验,及时向全市推广。
(二)积极发展城市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盘活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设施、公共服务用房等存量资源,按照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备案程序,设置一批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点。服务点采取公建民营方式,由社区委托专业团队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共享专业团队的人才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力争到2027年城市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点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多部门协作。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强协同配合,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协同推动完善托育设施,加快打造城市15分托育服务圈。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4月12日
归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