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8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3-05-13
字体:

渝卫函〔2023〕400号

俞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委编办、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中医药管理局的建议

(一)我市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管理改革相关工作,市委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要求和精神,组织开展20余次针对性研究,就我市包括中医药管理在内的机构改革有关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改革方案。2018 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中医、中药及产业发展分别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市药监局、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的管理体制。其中市卫生健康委(挂市中医管理局牌子)负责全市中医管理工作,下设中医综合处、中医医政处承担具体工作;市药监局负责中药民族药的监督管理工作,下设中药民族药监督管理处承担具体工作;市经济信息委负责全市医药产业(含中药产业)发展工作,下设医药产业处(重庆市医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承担有关工作,均配备了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

总体上讲,我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基本健全,形成了有机构承担职责、有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当前中医药工作重点是执行落实好“三定”规定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确保中医药管理和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并按照已明确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协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

(二)机构设置有关规定和要求。

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中央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2019年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工作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和报经中央备案同意的《重庆市关于区县(自治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要求,市、区(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已经顺利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从严控制机构编制,精干设置的机构编制不能反弹,不能改革一过又迅速膨胀起来。二是中央要求各地设立副厅局级以上机构,必须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地方无权审批。2019 年,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及整改工作的通报》再次重申,地方副厅局级以上机构设立必须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反映了我市中医药管理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思考提出了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药监局将按照您及市委编办提出的工作建议,按照既符合中央改革方向和有关政策规定,又符合重庆实际,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的原则,深入调研论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相关工作。市委编办在日常工作中,也将对该领域问题持续关注、跟踪评估。今后,若工作中确需调整机构编制,按《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规定程序办理。

二、加强中药材种植政策扶持,做强“渝产”药材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打造“渝十味”品牌。2022 年,市农业农村委向石柱、巫溪、秀山、涪陵等区县拨付资金340万元重点打造独活、山银花、黄精、淫羊藿等“渝十味”道地药材;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实施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以“渝十味”道地药材为重点,建设生态种植基地11个、良种繁育基地5个,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和良种繁育技术。二是强化技术支持。依托市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集成了一批技术、布局了一批重点产区、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三是打造中药材会展品牌。连续3年举办“三峡道地中药材博览会”,邀请张伯礼等院士团队来渝指导,积极对外推介三峡库区的优势中药材产品,推动渝产中药走向世界。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强“渝产”药材。一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中药材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积极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肥药减施增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升中药材品质,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市级经济作物“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评选方案》,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渝十味”道地品种为重点,积极推行生态种植、仿生栽培,从生产源头抓细抓实,引导区县创建一批中药材“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走深走实提质增效之路。三是加强品牌打造。继续办好“三峡道地中药材博览会”,搭建中药材产业网络平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提升道地中药材资源保障能力。实施中药资源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支持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规模化繁育和优质道地药材资源恢复,助力三峡库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五是提升综合竞争力。整合全市道地药材资源,从产地加工、仓储流通、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全方位培育黄连、山银花、川党参、青蒿、独活、佛手、枳壳、大黄、淫羊藿、黄精等“渝十味”道地品种,增强道地药材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聚力推进中药工业智能制造,打造“产业大脑”的建议

智能制造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渝经信医药〔2022〕12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建立从中药材种植到临床应用全流程的质量标准管控体系,推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按照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市经济信息委陆续引进了中国中药、步长制药、红日药业、华润三九等中药龙头企业落户重庆,延伸中药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我市中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在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切块进行财政资金扶持。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委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继续围绕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布局需要,引进企业、人才、平台、技术、资金、品牌等,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

四、关于建设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大投入。在科研平台方面,建立了濒危药材繁育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立了中药资源学、现代中药制药等2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市中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1.5亿元。在科研项目方面,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每年联合实施科卫联合中医药科研项目不少于60余项,资助金额500-700万元,推动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我们还启动了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和特色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但与全国其他先进省市相比,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不多、平台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国家级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较为缺乏。

下一步,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依托现有资源、引进外部资源加大我市中医药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创建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中医药科技服务能力及协同创新能力。

五、关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依托市中医院、太极集团等龙头中医药机构建立了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海外中医药中心1个。尤其是去年,太极集团成功创建了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我市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将根据您的建议,大力推动重庆中医药“走出去”。一是深化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海外中心、服务贸易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支持中医药机构在新加坡、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建设中医药中心。二是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基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基地为相关企业提供行业研究、品牌宣传推广、专业培训、国际市场开拓、统计监测、共性技术支撑、云服务等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好太极集团丰富的中药国际注册经验和海外营销资源,助力中医药走向海外。三是支持中药企业开展医药国际注册。对中药国际注册项目采用事后补贴的形式,按照项目实际支出的70%予以支持,助力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在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五是支持基地及我市中医药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知名国际性展会,用好新加坡重庆周平台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6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