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卫函〔2022〕296号
张昌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95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2018年9月,重庆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忠县、彭水、潼南3家),2019年扩大到18个区县(其中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璧山、潼南、忠县、石柱、巫山、彭水、秀山11个区县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扩大到25个区县,2021年覆盖全市。试点以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医改决策部署,加强“三医”联动,深入推进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在一些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忠县医共体建设经验入选《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三通”建设和125医防融合经验成为国家典型案例,举办国家紧密型医共体片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医共体“三通”建设宣传短片在市政府常务会上播放。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由2018年的50.93%提高到2021年的53.17%。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转变政府职能。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明确医共体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加之,医共体建设涉及财政、人力社保、医保等多部门,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才能有效推动完善医共体建设运行机制。目前,重庆市推进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其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一是横向整合。如彭水县将全县4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横向整合为1个基层医疗卫生集团。二是纵向整合。如潼南等区县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分别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将医共体内的人员、编制、职称、财务、设备、行政、党建、业务均纳入牵头医院统一管理。三是“纵联横合”。如忠县,纵向由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建立业务共同体;横向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二)关于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医共体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我市各区县均组建1-3个医共体,病人在医共体内或医共体之间均有选择医疗机构的权利,比如说,在基层首诊后,按病人的意愿,可以转诊到区县人民医院,也可以到区县中医院,也可以转到非区县域内的医院就诊。此外,在医保支付改革上,建立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模式。积极探索以医共体为单位,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对同一医疗保险险种、同一基金类型的报销指标可调剂使用,解决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额度不足的问题。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比如,南川区医共体建设,以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将全区40家公立医疗机构、12家民营医院和100家个体诊所医疗健康数据全部接入平台,并辅助人脸识别、GPS定位等系统,可实现对病人就诊和医生执业行为的实时监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完善医共体内管理同质化机制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机制,统一相关运行制度和标准,将建立远程影像、心电、检验等中心纳入区县卫生健康部门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医共体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