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1-07-22
字体:

渝卫函〔2021〕225号

吴景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合川建设区域性疾控中心的建议》(第1117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疾控工作的关心。经与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疾控体系建设,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控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决策部署,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处置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短板,积极谋划“十四五”疾控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将完善疾控体系建设纳入市委常委会研究事项,将打造“市—区域—区县”三级疾控体系作为重要建设内容,推动疾控体系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能力建设。2020年,全市对卫生健康累计财政投入434亿元,其中对疾控机构投入8.2亿元,占比2%。积极利用亚投行贷款项目、中央补助项目资金、市级重大疾病防控专项资金、抗疫国债等资金,不断健全疾控服务体系,实现区县常规水质监测能力、核酸检测能力、艾滋病检测咨询等3个全覆盖;提出区县疾控实验室检测参数500项、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检测参数800项的建设规划,“市—区域—区县”三级疾控体系建设初见雏形。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探索建立符合公共卫生特点的薪酬制度。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渝卫发〔2020〕61号),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水平,逐步参照同级公立医疗机构超额绩效平均水平核定超额绩效,并建立同步调整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事业收入可作为超额绩效的经费来源。二是探索符合公共卫生特点的培养制度。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取高级研修的方式,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允许不设招聘开考比例,可以采取考核招聘;对基层一线所需紧缺优秀公共卫生人才,可按规定申报特设岗位予以聘用。鼓励重庆医科大学等医学本科院校为乡镇(社区)一线定向培养本科以上疾病预防专业毕业生。鼓励培训和选派医务人员从事疾控工作。三是探索完善人事编制制度。2007年和2010年先后制定出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2012年再次提高标准,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足额核定编制。2018年,为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保障力度,市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区县事业编制周转制度,对区县通过自身调剂仍难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需求的,通过全市统等周转编制予以解决。2020年,市委编办会同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区县加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整合力度,健全完善机构设置,强化职责任务,按照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编制。试行区县域医共体“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

(三)布局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结合实际,2020年我市初步布局了一批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包括合川),拟定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检测参数800项的建设规划,利用中央结余资金为合川区新增700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经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中央补助资金674万,同时为全市6个区县(包括合川)配备移动P2实验室,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关于您提出的目前合川区疾控中心存在的投入及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疾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支持合川区申报三级甲等疾控机构、区域检验检测中心、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等,派驻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全力支持合川区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一)加快健全疾控体系。一是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国家疾控体系改革总体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加强全市疾控体系建设若干意见,重点突出疾控机构的法制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明确区县政府责任,机构行政级别与职能职责、全额保障机制与绩效管理、人员编制配置标准与职称比例、信息化建设与部门数据共享等重大问题。二是大力实施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十四五”疾控事业发展规划;布局4-6家区域检验检测中心,明确其承担区域疾病防控、技术指导等职责,组织区县积极申报创建,形成上下协同的“市—区域—区县”三级疾控网络。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实施等级疾控中心创建,出台建设标准、评价制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区县创建三级甲等疾控机构。落实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启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疾控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完善人事编制制度。建立疾控紧缺人才绿色引进通道,结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加强疾控机构编制保障,适当提高疾控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健全疾控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与外省市及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柔性引进的制度体系;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推动医防融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疾控中心和医院互派工作制度,形成内科、感染等临床医师和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交叉开展临床、疾控能力训练机制。二是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持续稳定加大财政对疾控体系的投入力度,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开展提供相应保障。根据区域性疾控中心、等级疾控中心、重点专(学)科创建情况,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保障基础设施设备等发展建设经费;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支出标准,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根据服务任务完成及绩效考核情况,加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经费支持力度,以适应全市人群健康及危险因素监测评估需要。三是完善绩效政策。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待遇保障,建立以公益为导向、实绩为核心的人才评聘管理和分级分类岗位绩效评价机制,确保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关键领域倾斜,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建立疾控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落实“两个允许”,疾控机构根据单位职能职责开展委托性监测等有偿疾控技术服务,所获收益可作为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2020年,参照全市高校超额绩效平均水平核定超额绩效;2021年开始,参照属地公立医疗机构超额绩效平均水平核定超额绩效,并建立同步调整机制。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3月22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