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7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1-07-22
字体:

渝卫函〔2021〕289号

胡晓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重庆市公共场所加大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投放力度的建议》(第007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摸底,掌握基本需求数量和投入费用

按照您的建议,全市AED配置安装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得到市教委、市交通局、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教委、市交通局、市文化旅游委下发《关于开展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AED配置安装情况调查工作,为我市AED配置计划提供决策建议,并拟于“5.12”防灾减灾日向社会公布全市AED安装现状及取用路径。

二、政府主导,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市政府已将“在公共场所安装AED”纳入《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19-2030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模式运行,一方面加强政府投入引导,按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落实区县政府投入管理责任;另一方面,鼓励社会机构或个人积极参与,不断增加我市AED的配置数量,提升公共场所覆盖面。近几年,渝中区、渝北区、合川区,学校、商圈、红十字会和社会企业陆续在重要场所配置了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三、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大幅度减少购置AED成本

我市科研管理部门和企业将加快AED研发的创新换代力度,尽可能让政府、单位和市民买得起、用得起,实现急救设施设备易于保管、便于操作。

四、强化配置和维护管理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由AED产品供货商家提供标识外箱,各配置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本次全市摸底调查后将统一制作AED导航地图,以便突发情况下查询使用。

五、不断加大对市民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

为切实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弥补我国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标准和管理规范的缺乏,市卫生健康委以普及急救知识为基础,提升公众急救技能为目的,2018年5月12日启动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规范化管理和培训为抓手,实现同质化效果。编写出版《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教程》和《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手册》,包括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基本诊断技能、心肺复苏术(包括AED使用技能)、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止血技术、肢体等4个典型部位包扎技术、骨折固定技术、关节脱位与扭伤、伤员的转运技术、淹溺等意外伤害应对、胸痛等常见急症处理,公众应该掌握并通过培训能够掌握的14项急救技术,制作14个技术教学视频和课件,建成53个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覆盖所有区县),市级已统一培训师资3批共600余人,制定培训规范,统一发放培训合格证(作为培训考核合格记录)。确定4个指导中心分片负责培训质量控制,8个示范基地不断探索创新适合我市的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模式,包括已开展3期的学生骨干“急救先锋”培训(合格骨干将通过开展社团等形式在学生中传播)、打造优秀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学员志愿队等。截至2020年底,我市已培训考核合格公众2.7万人,已连续2年的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进市级机关活动,“1+N”的培训结构,即1场科普大课堂+N场小班技能操作训练,在全市起到了持续引领作用。

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和紧急情况下AED使用宣传已列入卫生健康系统年度重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清单和健康促进总体方案内容,实现全媒体全矩阵宣传,加大社会宣传动员力度,提升市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六、关于细化立法政策保障

市卫生健康委一直以来呼吁将“公众急救条例”“院前急救条例”纳入人大立法计划。力求将涉及公众使用AED急救有关的细节,包括目击者应如何操作、如何免责,救人者可能受到的财产损失应如何补偿等写入相关法律。让公众施救时得到更详细的指导,尽最大可能打破AED推广瓶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4月8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