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20-06-30
字体:

渝卫函〔2020〕292号

潘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695号)收悉。经与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宣传乡村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建议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在防病治病中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对中华文明也产生深远影响。您提的建议非常好,加强乡村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乡村居民健康水平。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在促进乡村中医药服务提升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乡村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全市71.15%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综合服务区;94.91%的乡镇卫生院和86.21%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7.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升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服务,74.0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中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均达30%,农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较为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加强乡村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推进科普设施建设。建成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阅报栏、宣传墙等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设施的乡镇卫生院816个,占比达98.6%。持续开展“特色中医巴渝行”活动。“十二五”以来,我市以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持续开展“特色中医巴渝行”活动,累计组织开展义诊咨询活动5000余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700余万份。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成立了市级和34个区县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累计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90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00万人。中医药文化传播有效促进了我市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巡讲专家定期进乡村、进社区工作机制的工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文化宣传的质量水平和可及性。积极协同市文化旅游委等有关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二、关于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建议

当前,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下发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正式将道地药材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将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渝委办发〔2018〕45号),将中药材纳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之一,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市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科学施策,建立了以提高质量、促进增收脱贫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着力加大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技术和产地加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引导各地合理布局,建设区域性产地加工基地和仓储基地,从药材道地性和产区道地性提升中药材质量。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以规划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动力,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一)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我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推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二)推动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鼓励市内外中成药大品种生产企业参与重庆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的道地药材流通网络。加快布局建设良种种子繁育基地,主要进行新品种区域试验、新品种示范、良种种子(苗)繁育设施、种子储藏设施等建设。

(三)大力推进中药材绿色生产。在种植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药材品质。强化中药材产业生产投入品管理,强化跟踪检查与靶向抽验的有效性。

(四)加强道地与优势优质药材产地加工与储藏体系建设。研制道地优势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大力支持重点区县的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引进,建设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初加工厂房。鼓励适宜的中药材开展饮片产地加工一体化技术应用推广,节约能源,提高药材加工效率。加快道地优势药材生产基地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

三、关于融合乡村养老事业的建议

中医药健康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优势和特点,是医养结合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稳步推进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持续提升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全市有42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有“治未病”科,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37.98万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达50.28%。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接受中医药服务总人次323万人次,占全部签约人数的39%。

(二)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入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养老机构,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实行签约服务,定期上门为机构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服务,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积极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申办或承接养老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此类养老机构给予相应的建设、运营补贴。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着力推动中医药与乡村养老事业融合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提高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推广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服务和中医非药物疗法。鼓励新建以中医健康养老为主的康复医院、养老院、护理院、医养结合医院,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包,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中医养老实验区。

(二)推动中医药养老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到2022年全市802个乡镇、80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60%以上,城乡养老设施具备医养服务能力的比率达到100%。鼓励中医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注重发挥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中的独特作用。鼓励培养中医家庭医生,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加强中医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相关中医药知识培训,让护理服务人员能够在日常的护理服务中运用中医药知识满足老年人的相关服务需求。

(四)继续推进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围绕服务新时代老年人康养旅养生活方式,探索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南川、开州、酉阳等区县发挥中药材优势,打造中医药康养及健康旅游目的地。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4月2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