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91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 2019-08-30
字体:

  渝卫函〔2019〕253号

熊敏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所在,是目前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您提出的建议,结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三项机制,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一是建立基层首诊机制。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重点,推进50个病种基层首诊,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等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细化16个单病种转诊指征,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基层服务质量。2018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1.2%,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65%以上。二是建立医保杠杆机制。以引导群众就近就医为导向,统筹普通门诊费用,实行按比例限额报销。2017年定点限额报销每人每年100元,未定点限额报销每人每年60元;2018年在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报销起付线,每次报销比例为60%,每人每年限额报销100元。三是建立能力提升机制。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将基层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年市级财政投入5200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污水处理设施。实施“守门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0000余名。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政策,截至2018年底,全市全科医生注册6196人,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全科医生人数2.01人。

  (二)强化四大保障,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卫生、财政、人社、物价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规范服务形式,界定签约服务对象及内容,确保工作落地。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签约服务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中规定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其中包括签约居民按照服务协议产生的基本医疗(医保)按规定支付经费、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补助标准获得的补助资金、签约服务财政补助资金(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列支,按签约人数10元/人·年)和个性化有偿服务包居民自付费用等。三是强化绩效保障。2017年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168号),从动态调整总量、扩大自主分配权和实行特殊报酬单列管理三个方面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激励;2018年8月,印发《重庆市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四是强化督导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情况月报告、季巡查、半年通报,对工作滞后的区县进行督导、约谈;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以及卫生健康重点任务督查指标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强化各级党政重视。

  (三)推进五种措施,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一是推进上下联动。全市建成医联体188个,实现区县域内全覆盖。在区域医联体内,由二、三级综合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和上下转诊衔接。2017年有135家综合医院的1655名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2018年在基层医疗卫生集团管理基础上,探索以区县级医院为龙头,以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为纽带的“纵联横合”新型医共体模式。二是推进提质增效。坚持实事求是,不盲目追求签约率,不层层加码,以重点人群为主,关注高龄、长期卧床、患多种慢性疾病、空巢老人以及有康复需求的人群,分类施策;印发《关于开展“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发展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进“管理融、人员融、服务融、绩效融、分配融”的医防融合发展机制,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截至2018年底,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888个,签约1030.54万人,签约率33.81%,开展服务2500万人次。三是推进个性化签约。印发《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参考服务项目(试行)》,制定《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指导区县以免费服务项目为基础,设计个性化优惠包,开展分类签约、有偿签约、个性化签约服务,2018年仅忠县就有近万个家庭有偿签约。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黔江、江津等6个区域医学影像中心(远程读片中心),建成远程合作医院160个,远程诊疗覆盖70%的区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有效落地。初步建成家庭医生“号源池”,拟将不低于20%比例的预约号源作为家庭医生专用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印发《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市家医信息系统建设。五是推进宣传发动。以“你健康、我服务,牵手身边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我承诺、我服务”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结合“8·19中国首个医师节”,举办家庭医生讲演自己的故事文艺汇演,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居民知晓率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从2016年底全面推开以来,虽然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医保引导力度小。医保支付比例的经济杠杆作用微弱,各层级医疗机构间医保报销比例尚未拉开差距,未能调动患者在基层首诊的积极性。家庭护理、康复、保健等适宜服务项目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二是基层队伍稳定难。基层工作生活环境差、收入待遇较低、进修学习机会少、职业晋升通道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乡镇卫生院每年公招流岗率达50%,部分乡镇卫生院已经没有执业(助理)医师,少数村面临乡村医生“只退不进”的困境。全科医生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还不能满足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三是签约服务基础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履约率还不高,重医轻防或重防轻医的现象并存,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分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群众信任度不高,依从性不强;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的预约、转诊、会诊绿色通道还未完全建立。四是信息兼容水平低。缺少专项资金,全市还未完全建成统一的家庭医生信息网络平台和软件系统,签约服务数据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未实现共享,基层重复录入,工作效率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您在建议中提出了五条非常好的工作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针对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您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一方面着力完善医保引导机制。健全合理的医保分级定价机制,适当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的报销差距,增强居民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制定诊治病种目录、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减少三级医院常见病患者比例,做好签约居民用药时长和药量医保系统衔接;另一方面着力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完善财政投入、医保分担、居民自付三方筹资机制,积极争取财政、医保对签约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协调物价部门,上调医师出诊、个性化健康咨询等项目价格,为《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定价,或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服务项目的价格调整权限下放区县,实行收费项目备案制。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全科医生规划。继续实施“守门人才”项目,开展基层急需紧缺人才考核招聘,基层属地化专科生考核招聘,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大轮训和基层优秀卫生人员选拔培养。进一步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政策,力争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显著提高,城乡分布趋于合理,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注册全科医生达到1.8万名,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的建设需求。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退休临床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家庭医生。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率。在2019年完成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融合,将其建成患者、医生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完成全市统一的“号源池”建设,将20%以上市级医疗机构号源提前对家庭医生开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信息系统居民端、医生端和管理端APP。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逐步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区域内外、机构之间以及医疗与公卫的信息互通,为签约居民和医生、医院搭建便捷的信息交换通道,让签约群众在家中就可以挂上市级医院专家号。在有条件的区县推广居民健康卡,对签约居民开放个人健康档案、就诊信息等查询服务。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民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增强基层党委政府的宣传、组织、动员的责任,加强家庭医生签约等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你健康、我服务”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内容,通过“健康梦想课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政策;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镇街和村居为主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利用“5·19”家庭医生日,组织“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主题活动,通过基层好声音、讲故事、影响身边的人等系列宣传活动,宣扬典型,强化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意识,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以“三师一员一必要”宣传家庭医生的作用,即家庭医生是“家庭健康的保健师,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师,疾病恢复期的康复师,就医转诊的引导员,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让更多居民知晓和正确认识家庭医生。

  (五)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聚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工作。着力落实基层首诊66个病种,对诊疗能力不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技术支持。同时,依托医联体的辐射带动力,强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医师轮流派驻制度,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对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另一方面抓实双向转诊制度。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加强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药品目录衔接,探索医联体内部的医保总额支付,促进各级医院按照功能定位收治病种,使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到65%以上。

  熊敏代表,再次感谢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体制机制,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4月16日


主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1900799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85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72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