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49号建议的复函
张国强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分级诊疗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的建议》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构建有序就诊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重庆市在前阶段分级诊疗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短缺,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足,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信任度,难以有效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二是双向转诊不畅通,患者上转容易下转难,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有序转诊有待完善;三是医保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撬动分级诊疗作用不明显;四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医疗机构间医疗资源交换和共享。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医师多点执业、上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坐诊、推广“县管乡用”等政策措施,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加快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共享,引导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全覆盖的利益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弥补全科医生总量缺口,通过薪酬待遇、继续教育、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全科医生愿意来留得住。
二、抓实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优化双向转诊的机制和流程,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加强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药品目录衔接,探索医联体内部的医保总额支付,促进各级医院按照功能定位收治病种,确保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保持在65%以上。
三、探索医保配套改革。会同医保部门,研究在医联体内制定统一的医保门诊与住院起付线标准,逐级医联体内转诊的患者住院只收取一次门槛费。探索以医联体为单位的医保总额付费,实现医联体成员医院间医保资源的共享。积极研究更好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助推双向转诊。完善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完善远程医疗的医保配套政策。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与国科大、平安、阿里、航天等单位合作,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基础平台建设,力争建设10家智慧医院;建成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血液管理等重点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全市预约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医联体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公立医院信息接入全覆盖,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二级以上医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五、加强医联体建设。抓实4种模式医联体建设,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确保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培养全科医生700名以上,轮训医务人员1万名,推广卫生适宜技术100个。
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提高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报销比例,推行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差异化措施,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加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接,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推进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横向联动”、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纵向联动”,做实做细老年人、儿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增强签约服务效果。2018年,力争常住人口签约率保持在31%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100%。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