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问答 从环境治理角度出发,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
每日科普问答 从环境治理角度出发,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
白纹伊蚊具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偏好“小、清、暗”的积水环境。具体来说,白纹伊蚊喜好产卵于盆盆罐罐等小型容器内的积水,以及下雨形成的干净、静止的小积水。同时,蚊虫通常在暗处潜伏和休息,这些场所需要多加留意。
污水中虽会孳生蚊虫,但多为并不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的库蚊。因此,为有效减少白纹伊蚊的孳生,公众需要养成经常清理积水的习惯,及时处理家中的瓶瓶罐罐。若为仍有使用价值的容器,要么加盖封闭,要么将其翻转放置,避免积存水分。此外,对于室内外地面及其他区域的积水,也需及时检查并处理。
白纹伊蚊历经卵、幼虫、蛹3个阶段,最终羽化为成虫飞离水面,整个过程需7~9天。基于这一特性,若能在7天内及时清除积水,就能阻断蚊虫的羽化进程,进而避免病毒传播。因此,为有效减少乃至杜绝蚊虫孳生,需养成定期清理积水的习惯,至少每周对小型积水进行一次彻底清除。
文字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博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5199152035791000?_wb_client_=1&s_channel=6&s_trans=6031341873
归档时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