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品德高尚或者功成名就的人誉为“榜样”。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和平建设时期的焦裕禄,改革开放时期的孔繁森,新时代的杨善州,以及新冠疫情挺身而出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既是时代的标签,更是国之脊梁,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前行。
此时,云阳县就有一位“榜样”,他是云阳县精神卫生保健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宋国云。
精神病患者行为怪异、狂言乱语,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害他人和社会。面对这一特殊群体,人们往往避之不及。而精神卫生保健院的职责就是关注他们、救助他们,让他们回归社会,拥有正常人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份枯燥又急需爱心、耐心的工作,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把执着铸就成爱心,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他把患者当家人,不管多难多累,针对住院患者与家人沟通少的情况,他每天坚持与患者“唠家常”,特殊而偶带滑稽的交流却是患者每天最为开心的时候,虽然说“宋科长、宋国云”患者一脸茫然,但只要说“老宋来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张望,满满的期待。宋老师常说“每一名患者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他们有思想渴望交流,医生除了治病以外,更重要的是当好灵魂守护者”。
2006年,全市精神病人免费送药到家正式启动,面对这一项“周期长、任务重、责任大”的民生工程,很多同志打起了退堂鼓。时值壮年的宋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我对精神病患者用药熟悉,我去!”他向院领导承诺“一定把药按时送到患者手中,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患者心中”。这一诺就是14年,不论山高路远,打霜下雪,宋老师穿梭在全县40多个乡镇,从未间断;不论春冬交错,寒暑易节,宋老师奔波在全县1900余名居家精神病患者之间,从无怨言。5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将居家患者及其家属的情况了然于胸,哪名患者病情好转了、哪家今天盖了新房子……他如数家珍,乐此不疲。2019年,医院考虑他已是56岁的老同志,准备调整时,宋老师急了,他主动找到院领导争取“我腿脚还利索,换人可能影响患者康复,让我干到退休再说吧”,虽然他的脚步没有14年前那样矫健,但在送药路上依然那样的坚定。
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宋老师不顾年事以高,一方面,他自掏腰包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药品送入患者家中。从二月开始并不顾家人的反对,定期下乡回访病情,询问服药情况,以免病情复发。另一方面,他积极投入防疫工作,利用药品发放沟通群,每一天收集汇总全县1900余名居家精神病患者健康情况,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满怀深情走千村。宋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但他一心为患的执着,14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医者仁心,诠释了忠诚担当,值得基层医务工作者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