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天河是万州区长岭镇小溪村的一名村医,在村里行医40多年,由于待人厚道,医术又好,在当地也算是家喻户晓了。
小溪村原是一个独立的村子,后来合并到安溪村。原来的行政村的名字没有了,但龚天河的责任还在,当地的村民仍然叫他们的村子为小溪村。
这里山高路徒,外面的医生根本不会到这里来,群众就医也成了大难题。1975年7月,跟师学医多年的龚天河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0多年。尽管在城里安了家的儿子多次催促他,要他搬到城里去享福,可龚天河放不下这里的乡亲,放不下他从事了40多年的村医事业。虽然年事已高,他还“赖”在村里不走。40多年来,他为乡亲们的健康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近年来村里逐年增多的慢病患者,时常牵着龚天河的心。村民生活习惯不好,吃盐太多,所以村里高血压患病率特别高,而这些被查出有高血压的患者还总是不把这当成病,认为只要吃得下睡得着,就是身体健康。但真的有了症状,往往已没机会纠正。当年一个叫熊术琼的村民,年龄还不到50岁,就是因为查出有高血压后没引起重视,突发脑溢血后命归黄泉。这事给龚天河提了一个醒,从那以后,他把村里那些慢性病患者看得更紧了。有谁该用药没用药的,他就把药送到他家里去;有谁该随访没来村卫生室的,他就亲自上门。每到该随访的时候,龚天河总要背着药箱把村里各小组各院坝走个遍。村里只有一条公路,更多的时候需要步行去,而村里最远的院落单边要走一两个小时。为了得到真实的数据,龚天河只能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他要赶在病人刚刚起床的时候上门进行随访。因为他知道,一天之中这个时间段才能保证病人在家,并且在空腹、活动少的情况下测量的血压、血糖值才会最准确。
四十几年里,龚天河跑遍了全村及周边几个山村的每一条小道,出诊行程不下十万公里,谁患有什么疾病,谁对什么药物过敏,他都一清二楚。能够处理的疾病他就现场处理,不能处理的疾病,他就和家属一道护送病人转诊至当地乡镇卫生院或是区级医疗机构。
“我们村有1300人,30个糖尿病,103个高血压,20个慢阻肺,7个精神病患者……”当我们问起村里人的健康情况时,龚天河如数家珍。全村1300人谁的血压高,谁的血糖又上去了,谁患的什么病、有无并发症、有没有吃药、控制得好不好、该什么时候随访他一口气说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去翻看那些写得工工正正,码得整整齐齐的健康档案,他,就是村民健康的一本“活档案”。
2017年8月的一个暴雨天,87岁的沈永珍因剧烈腹痛向远在外乡打工的儿子求救。老人的儿子电话找到龚天河。龚天河知道情况后,背起药箱就往沈永珍家跑。经检查,龚天河怀疑沈永珍是急性腹膜炎,必须立即送城里医院救治。龚天河立即呼叫了120。为了赢得抢救时间,已经60多岁的龚天河硬是冒着大雨把沈永珍背到了2公里外的公路上,等待救护车的救治。
国家刚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老百姓对这项工作很不理解,不愿意接受体检,龚天河就挨家挨户去做动员工作,并且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开始带头参加体检抽血,对愿意来体检的村民自己掏钱包车接送,并且自费购买小礼品分发给参加体检的村民。经过多年的努力,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不少,同时也养成了每年参加体检的习惯,每年到了体检的时候没有看到医疗队进村,村民还会主动询问。
“高血压药要按时服用哟,不要认为没有症状就不把它当回事哈,等到有了症状,怕是一切都晚了哈。”见到68岁的高血压患者龚值春,龚天河一边把药递过去,一边不厌其烦地嘱咐。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龚天河白天要接待门诊病人,晚上要学习新知识考取职称,抽空还要做农活。村民发病不分时辰,半夜三更出诊是家常便饭。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只要乡邻们有需要,他总是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走。山路崎岖、林密坡陡,爬坡上坎全靠步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长年累月的辛劳造成满身肌肉和关节的慢性劳损,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全身酸痛。
回想起过去的工作,龚天河笑着说现在条件好多了。“刚做乡村医生的时候哪有这么漂亮的卫生室,药品也很少,现在设施设备好了,我们药品齐全了,工作起来很舒心,所以还想趁自己身体无大碍时多干几年。”
都说白衣天使美,可美丽的背后是他们默默的付出与奉献。在全区每一个村庄和社区里,都活跃着像龚天河一样的乡村医生。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他们的故事讲出来很难打动人,可正是他们扎根乡土,一年365天在村民身边奔波忙碌,用无悔的年华和坚实的脚步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书写着“仁心仁术、医者大德”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