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基层行】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家庭医生为“突破口”让医防有机融合
“医生看病很细心”“环境好,看病放心”“经常主动问我身体怎么样”……一提到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地很多群众都会点“赞”。
按照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出的建设“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从去年起,该中心正式组建了6支家庭医生团队,通过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升,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推动签约服务信息化,推动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医防有机融合,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加以保障落地,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
近一年的探索实践,该中心实现了百姓和家庭医生团队“双赢”。2018年,中心门诊人次达89172人,较2017年同期增长20.6%;住院人次181人,增长44.8%,并先后获得“全国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称号。
“王老师,您来了呀,血压最近控制得如何?天气有点热,你先坐下休息一下。”走进社区中心,护士陈文凤就招呼68岁的王正碧坐下了。按照提前预约好的时间,当天,王正碧到中心就诊。王正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是中心建档患者,每次快到定期就诊时间,护士就会提前跟老人预约门诊时间。就诊时,医生还会对老人的日常行为习惯、近期健康问题等进行随访登记,完成相关公卫项目服务。
家庭医生工作室(医院供图)
这正是该中心努力规范的工作流程。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翔说,组建的6支家庭医生团队,由一名全科医生牵头,每个团队配备2名专业护士。作为团队护士,首先必须掌握人群不同生命周期的预防保健知识,并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主动与管理对象联系预约门诊时间。当患者进入诊室后由团队护士接诊,登记姓名,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对还未建立健康档案的管理对象首先建立个人档案,对于已建档患者则完成相关公卫项目服务。“完成上述流程后,再由家庭医生根据患者目前健康状况进行相关检查,书写病历,并根据诊断结果开具医嘱、开展健康指导。”王翔说。
为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中心对家庭医生工作室进行装修改造,如今,每间工作室门前都设有一块家庭医生团队LED电子公示牌,上面公示着医护人员的姓名、照片、管理辖区。每间工作室分为内外两间,进入诊室第一个房间为公卫护士办公室,设立护士工作台,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一体机、血糖仪、档案柜等;里面为家庭医生办公室,配备有沙发、电话、检查床、隔帘等,既考虑到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又充分体现患者就诊的舒适性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性。
据王翔介绍,中心还对大门、检验科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对计免儿保、小儿推拿及健康体检等科室按照功能分区重新进行了人性化的规划布局;增设了导医台挂号窗口、体检登记窗口、计免收费窗口;新建中心供氧及呼叫系统、便民厕所和分类垃圾暂存间;通过延长开诊时间、开展网上预约服务等方式,让预防接种不再排长队。
据了解,该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片区和人口划分管理辖区,作为团队长,家庭医生既要负责日常医疗工作和对居民开展健康指导,也负责对团队护士公卫工作开展统一指导和安排。团队护士中,一名专职从事公卫工作,另一名在从事公卫工作的同时,兼职配合病房护士开展临床治疗和值班,相互定期轮换。
“比如护士在工作中发现居民出现异常指标或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马上向医生反馈,由医生快速判断危险程度,及时通知居民复诊或改进生活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医防工作相互融合的工作格局。”王翔说,团队还开展社区巡诊,借鉴社区网格管理经验做法,中心制定了社区网格化巡诊服务新模式,即家医团队每周定期轮流深入所管理辖区各网格开展巡诊工作。
社区巡诊(医院供图)
“我们会悬挂巡诊横幅、提前电话预约、委托网格员事前通知等,让更多的群众能参与进来。”家庭医生团队团队长李亚林说,对少部分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们还会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医院供图)
为及时解决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该中心还着力打造“中梁家医”党建服务品牌,为辖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比如组建全区首支中医药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周定期深入社区开展中医药服务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免费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咨询、小儿推拿及康复治疗等服务;对个别交通不便的辖区,开通免费健康直通车。
“我们现在还是西南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通过以教促学,教学相长,让家庭医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王翔介绍,目前,其已正式接收西南医院基层实践全科规培学员六批次,并同步开展西南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教学授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