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最新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70604W/2025-0018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卫生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市卫生健康委
[ 成文日期 ] 2025-08-15 [ 发布日期 ] 2025-08-15

政策解读《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渝府办发〔2025〕4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情况,现作如下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共中央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现代中药作为高成长性产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统筹谋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凝聚推动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政策合力、工作合力,深化产学研医结合,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牵头会同市级部门先后前往山东、江苏、广东等地考察学习经验做法,深入市内重点区县和中药企业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召开市级部门、区县、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行动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包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包括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两方面。一是工作思路上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通产业链条,着力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深化产学研医结合,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中医药力量。二是发展目标上,明确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产值超过430亿元。培育营收规模达100亿元的领军企业1家、50亿元企业2家,打造2个百亿级、4个50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亿元中成药大品种5个、上亿元大品种40个;省部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平台达45个,研发中药创新药1—2个。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行动计划》作为推动全产业链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针对中医药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等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共提出5项行动、18条任务,强化了中药材从“田头”到“口头”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政策供给,推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互补。一是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行动,立足重庆现有产业基础,部署优化空间布局、聚力打造“渝十味”、推动规范化种植、加强资源保护利用等4方面具体任务,引导区县差异化发展,支持打造“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等重庆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建设“渝十味”百万亩级战略储备基地,推动“渝十味”全产业链发展。二是现代中药振兴发展行动,包括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中药企业引育、培育“渝产中药”大品种、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等4方面具体任务,提出建设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涪陵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等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重庆市中成药大品种目录并支持优势大品种二次开发,打造“渝产中药”品牌。三是“中医药+”衍生产业拓展行动,包括加快布局食药物质新赛道、研发“中医药+”衍生产品、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等3方面具体任务,提出建设一批食药物质产业基地,打造“三诚特饮”“藿香小可乐”等系列爆款产品,打造“巴渝药膳”品牌。四是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包括完善科研体系、强化人才引育、强化科技创新等3方面具体任务,提出要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重点渝产优势中药材,加强品种选育培育、高效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抗生素替代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五是全链条服务优化行动,包括优化审评审批、提升质量标准、强化流通储备、支撑临床应用等4方面具体任务,提出构建“研审联动”创新服务体系,包含实施“一品一策”帮扶、建设中药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产地交易中心和数字化交易平台、支持临床应用等系列措施,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明确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研究重大事项、重大政策,要求各区县政府严格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编制本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并推动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