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23年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社发局、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卫生健康局,各委属医疗机构,陆军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陆军第九五八医院、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
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为保障群众就医需求,科学、有效、安全、充分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级中医药专家制定了《重庆市2023年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试行)》,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强化中医药在春季流感防治中的应用。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3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2023年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试行)
一、一般预防方案
(一)生活预防
1. 勤洗手,用流动水结合洗手液洗手,可采用七步洗手法,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3. 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咽痛、头身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疑似患者。
4. 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及过度劳累。
5.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6. 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环境预防
1.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适度消毒,做好环境清洁。
2. 对于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检查、消毒、监测。
(三)饮食预防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四)调护及注意事项
1. 患流感后宜多饮温水,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2. 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人群和有慢性基础病患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用药治疗。
3. 过敏体质或对本文所述药物过敏者禁用;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服药物,及时就医。
4. 如有症状持续不减或继续加重,及时于医院就诊。
二、中药预防方案
(一)儿童预防方案
推荐预防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生黄芪6g 炒白术6g 防风3g 金银花6g
芦根10g
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两次,煮沸后20分钟倒出药液,混合成200 ml药液,餐后温服。3-6岁,每次50ml,⼀日2次;6-14岁,每次100ml,⼀日2次,连续服用3-5天。
(二)成人预防方案
推荐预防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生黄芪15g 炒白术10g 防风6g 金银花10g
芦根15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2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易感风寒者可用:生姜10g,大枣5g,红糖10g,代茶饮。糖尿病患者忌用。
(三)家庭食疗方案
荸荠6个 鲜芦根30g 薄荷3g 甘蔗100g
煎水代茶饮,可供3-5人服用,若糖尿病患者可将甘蔗改为生甘草3g。
三、中药治疗方案
(一)儿童治疗方案
1. 风热袭表
【临床表现】高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头痛,咽痛,伴四肢酸痛,咳嗽,有痰,鼻塞,纳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基础方】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0g 连 翘10g 黄芩10g 淡竹叶6g
荆芥10g 牛蒡子10g 白芷10g 薄荷6g(后下)
生石膏15g(先煎) 芦根 15g 蝉蜕 6g 板蓝根10g
陈皮6g 桔梗10g 生甘草3g
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两次,煮沸后10分钟倒出药液,混合成300 ml药液,餐后温服。3-6 岁,每次 60 ml,一日3次;6-14 岁,每次 100 ml,一日3次。
【加减】
头身疼痛:加川芎、羌活、葛根;
鼻塞明显:加辛夷(包煎)、白芷、防风。
【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感冒清热颗粒、复方芩兰口服液等。
【外治法】
刮痧:推荐穴位:尺泽、膻中、膀胱经、大椎。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蘸凡士林或刮痧油在穴位处进行上、下往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每日1次,1次为一疗程。
放血疗法:推荐穴位:耳尖。
操作方法:在穴位处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粗毫针快速刺破穴位皮肤,放出血液1-2滴。1次为一疗程。
2. 热毒犯肺
【临床表现】高热,咽喉赤痛,咳嗽,有黄痰,伴或不伴喘息,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础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蜜麻黄6g 苦杏仁10g 生石膏20g(先煎) 蜜枇杷叶15g
射干10g 黄芩10g 板蓝根10g 葶苈子10g
法半夏10g 生甘草3g
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两次,煮沸后20分钟倒出药液,混合成300 ml药液,餐后温服。3-6 岁,每次 60 ml,一日3次;6-14 岁,每次 100 ml,一日3次。
【加减】
咳嗽剧烈:加紫菀、桔梗、枳壳;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后下)、厚朴、莱菔子、槟榔;
咽喉疼痛:加马勃、牛蒡子、蒲公英、鱼腥草;
痰多:加瓜蒌仁、紫苏子、前胡;
高热惊厥:加羚羊角。
【中成药】
麻芩止咳糖浆、连花清咳片、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等。
【外治法】
放血疗法:推荐穴位:少商。
操作方法:在穴位处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粗毫针快速刺破穴位皮肤,放出血液1-2滴。每日1次,1次为一疗程。
小儿推拿:推荐:平肝清肺、推胸八道。
操作方法:平肝清肺:充分暴露食指及无名指螺纹面,由指根方向推向指尖方向,反复操作200-300次。推胸八道:用两手拇指自天突穴下1寸璇玑穴处,从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并逐渐向下移动,直至剑突下,分推处为肋间隙,推8次。以上小儿推拿操作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3.湿阻中焦
【临床表现】低热,持续数日,身体困倦,乏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纳差,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芳香宣透,化湿和胃
【基础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广藿香10g 厚朴10g 苦杏仁10g 陈皮6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茵陈10g 薏苡仁15g
桔梗10g 泽泻10g 苍术10g 生甘草3g
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两次,煮沸后20分钟倒出药液,混合成300 ml药液,餐后温服。3-6 岁,每次 60 ml,一日3次;6-14 岁,每次 100 ml,一日3次。
【加减】
呕吐明显:加竹茹、生姜、白豆蔻(后下);
口苦干呕:加黄连、炒栀子;
咳嗽,咯黄痰:加黄芩、枇杷叶、前胡、浙贝母;
积食:加六神曲、焦山楂、莱菔子;
腹痛:加木香、枳壳、香附、延胡索;
兼有外感表证:加紫苏叶、防风、荆芥。
【中成药】
藿香正气液(丸、水)等。
【外治法】
灸法:推荐穴位:神阙。
操作方法: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置于患儿肚脐两侧,右手将点燃的艾灸条放置于肚脐中央上方2-3厘米处施灸,如觉左手指处发烫则拉开距离。每次持续时间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盐熨:推荐穴位:神阙、中脘。
操作方法:将300g的食盐炒至微热,装入布袋中,放置于腹部,操作者右手扶住布袋回旋揉动。待盐冷却后取下,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二)成人治疗方案
1. 风热袭表
【临床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咳嗽,目赤,咽干,咽喉肿痛,流涕,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基础方】 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牛蒡子15g 荆芥10g
薄荷6g(后下) 桔梗10g 麦冬15g 淡竹叶15g
芦根30g 玄参15g 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1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加减】
咳嗽明显:加杏仁、浙贝母;
咽痛明显:加黄芩、射干。
【中成药】
银翘解毒片(颗粒)、复方芩兰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金银花颗粒等。
【外治法】
刮痧:推荐选穴:曲池、大椎、风池、天突。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蘸凡士林或刮痧油在穴位处进行上、下往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背痛,无汗,咳嗽,痰白,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基础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5g 防风15g 羌活15g 柴胡10g
前胡10g 独活15g 枳壳10g 川芎10g
生甘草5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1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加减】
鼻塞声重:加辛夷(包煎);
头身背痛明显:加葛根;
咳嗽明显:加杏仁。
【中成药】
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风寒感冒颗粒。
【外治法】
拔罐:推荐选穴:膀胱经,大椎、肺俞。
操作方法:先在操作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沿膀胱经方向上、下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出痧时,将罐起下。大椎、肺俞在走罐后可继续留罐,留罐时间以5-8 分钟为宜。走罐频率以 2-3 天 1 次为宜。
3.热毒犯肺
【临床表现】发热,咳痰气粗,痰粘色黄,咽喉肿痛,目赤睑红,口渴喜饮,咳嗽,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础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6g 苦杏仁10g 生石膏30g(先煎) 知母10g
芦根30g 牛蒡子15g 浙贝母10g 黄芩10g
金银花15g 北沙参15g 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2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加减】
痰多色黄:加金荞麦;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
持续高热:加青蒿(后下);
恶寒:加羌活。
【中成药】
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苏黄止咳胶囊、连花清咳片、麻芩止咳糖浆等。
【外治法】
刮痧:推荐选穴:尺泽、膻中、肺俞。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蘸凡士林或刮痧油在穴位处进行上、下往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4. 邪犯肺胃
【临床表现】发热盛,咳嗽气喘,咳吐黄痰,或恶寒,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头身酸痛。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肃肺胃,化湿和中
【基础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5g 黄芩10g 黄连5g 苍术15g
防风10g 姜半夏9g 苏子10g 厚朴10g
苦杏仁10g 白芍12g 藿香10g(后下) 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2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加减】
湿邪偏重:加生薏苡仁;
见皮肤斑疹:加板蓝根。
【中成药】
葛根芩连丸(片)、藿香正气液(水、丸)等。
【外治法】
刮痧:推荐穴位:足三里、上巨虚、脾俞、肺俞。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蘸凡士林或刮痧油在穴位处进行上、下往复刮动,以皮肤发红出痧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5. 毒壅气营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大便不通畅,舌绛,苔黄,脉数。
【治法】清气凉营,通腑开窍
【基础方】宣白承气汤加减
生石膏30g(先煎) 苦杏仁9g 瓜蒌皮15g 瓜蒌仁15g
生大黄6g(后下) 炙麻黄9g 赤芍15g 水牛角30g(先煎)
金银花15g 连翘15g 太子参15g 知母10g
生地黄15g 牡丹皮15g
水煎服,日一剂,煮沸后煎煮约20分钟,取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
【中成药】
安宫牛黄丸、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外治法】
放血疗法:推荐选穴:少商、大椎。
操作方法:少商在穴位处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粗毫针或采血针刺破穴位浅表皮肤,挤压放出3-5滴血液即可。大椎放血后可在局部拔罐,留罐3-5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