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04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3-06-04

渝卫函〔2023〕423号

农工党市委会:   

感谢对中医药工作的关注和重视,贵党市委会《关于推进重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第0049号)收悉,经与市委编办、市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中医药体制机制,促进传承创新的建议

中医药工作包括中医和中药,涉及事业和产业多方面多链条工作。为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政府于2020年建立了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33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20个区县建立了本地中医药议事协调机制机构,完善了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市委编办在总量严控的背景下,大力支持中医药机构建设,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目前,我市各区县均设立了公立中医医院,平均每所中医院配备人员编制250名。各区县综合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立了中医科室,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2018年起,为着力解决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编制不足的“瓶颈”问题,我市探索实行人员总量备案管理。2021 年,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对32家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进行了试点扩面,其中有5家中医院纳入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范围,核定人员总量4409名,较原核定事业编制增加了2997名。

在医保政策方面,我市执行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967种药品中有中成药1381种,另有中药饮片892种。目录之外,增补了中药饮片209种、医疗机构制剂104种(其中中药制剂56个)和民族药1种。现有中医医疗服务项目357个,其中已纳入医保报销319个。参保人员在我市住院和特殊疾病门诊治疗使用医疗保险范围内的中医药服务,可享受更高的政策报销比例,其中城乡居民医保提高10%,职工医保提高2%。参保人员如选择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可享受比综合医院更低起付标准的政策优惠。

下一步,市委编办、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将认真研究采纳贵党市委会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争取更多编制保障。指导区县在现有人员编制总量内加大统筹调剂力度,配齐配强中医药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干事,有效履职。指导各区县在现有医疗卫生编制总量范围内,拟定中医药人才用编计划,用好用活系统内编制,将现有编制资源用于引进中医药人才。同时对纳入人员总量扩面试点的公立医院进行跟踪研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市政府新冠医疗资源配置《专题会议纪要》(2022-66),争取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管理试点在更大范围予以推广。二是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完善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办法,不断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二、关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级的建议

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直是市卫生健康委的工作重点,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2022年,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广中医一附院重庆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庆市人民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十四五”以来,新增三级中医医院7所,二甲中医医院1所。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基本达到全覆盖。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增加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开展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组建了全市中医疫病防治专家队伍和人才库,并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近三年,新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家,助理全科培训基地3家。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能级。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6—10家三级中医医院、3—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力争实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持续提升区县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持续开展精品中医馆建设,使之覆盖率达到15%以上。进一步加大市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分别达到85%和70%。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应急演练和能力建设,布局建设市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疫病防治基地,不断健全全市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

三是关于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筑牢传承基石的建议

中医药领军人才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员“青黄不接”是我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实施了“巴渝岐黄工程”,着力推进“优才、薪火、青苗、春雨”人才培养计划。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评选出第五届重庆市名中医60人,全市新增全国名中医3人。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开展首批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择优立项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0个、培育项目8个。遴选确立首批5个巴渝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同时依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开展巴渝学术流派梳理及文献编撰工作。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市已连续开展7批次国家级师承和3批次市级师承工作,累计培养继承人396名。在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方面,已累计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34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25个、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4个。我们还积极利用川渝合作、鲁渝协作的机会,依托山东、四川中医药高校优质资源,开展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临床骨干培养,累计培养人才50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切实筑牢传承基石。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拟于2023年制定出台我市《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针对制约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出台具体举措。进一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切实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二是继续实施“巴渝岐黄工程”。拟在“十四五”期间遴选“巴渝岐黄学者”30名,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实施好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医药特色骨干人才等人才项目,继续推进“优才、薪火、青苗、春雨”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市中医院等龙头机构为依托,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继续加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今年已开展的市外知名中医药专家在渝工作室建设项目,已激励各单位成功引进徐经世、夏桂成、张大宁等国医大师和多位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来我市建设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工作。

四是关于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的建议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文化兴则事业兴。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把中医药文化传播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医药“十四五”规划等重点工作,从文化表达着眼营造氛围,从文化需求着手打造精品,从文化惠民着力做实活动,全市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6.2%,居全国第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被《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做交流。“中医中药巴渝行”深入到社区、机关、校园、乡村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名中医到社区”和“千名医师讲中医”电视栏目,“一分钟说中医”中文版短视频获得群众好评。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站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切实吸纳研究提案中提出的“将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纳入城市公园建设规划”的建议,会同市市政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研究落实举措,争取打造1-2所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主题公园,并纳入全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给予资金支持。二是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和中医药健康知识角。继续举办中医药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进入千家万户。持续办好“名中医进社区”“千名医师讲中医”“一分钟说中医”等品牌宣传栏目,向群众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启动《重庆市中医药志》新修工作,加强重庆中医药发展历史挖掘整理。推进巴渝中医药学术流派整理工作,加强中医药特色技艺挖掘整理和推广运用。今年,我市还将联合四川省举办川渝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推广普及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操,不断提高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