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2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卫答复函〔2025〕82号
陈亚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渝东南中医药区域中心助力全市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议》(第0022号)已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药监局、市商务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一)打造渝东南道地药材特色产业。出台《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部署5大行动、18项工作举措,首次打通全市中医药产业全链条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按照“抓住重点区县、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工作思路,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动石柱县与仝小林院士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市药监局调动优质医药企业资源,聚焦石柱黄连,打造道地中药材GAP基地,支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国药太极石柱产业园。截至2024年,石柱中药材市场(黄连市场)营业面积达11.2万平方米,入驻经营户1002户,从业人员2506人,年交易额27.8亿元。重庆黄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二)提升渝东南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统筹推动渝东南地区中医医疗事业发展,鼓励支持石柱县中医院积极申报“巴渝岐黄工程”项目、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对渝东南地区的基层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如针灸推拿床、中药熏蒸设备、中药房等,定期开展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国内知名中医专家举办讲座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该地区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
(三)奠定全市中医药科研基础。布局重庆市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创新中心,优化重组特色中药资源发掘与评价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6个。目前,全市中医药领域拥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平台2个。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突破,解决中药材种植与种苗繁育、中药材加工与炮制、中药材提取与纯化技术等关键技术50余项,选育出“渝金1号”等中药材新品种20余个,制定发布金银花等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地方标准16项,完成黄精、川党参等技术优化提升研究30余项,研制“藿朴透邪合剂”“柴胡甘露合剂”和“麻杏解毒合剂”等医院制剂9个。目前全市拥有中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科技型企业200余家。
二、关于所提建议答复
(一)关于在渝东南打造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建议,符合国家和我市的药品流通发展规划。我们将积极支持加大该地区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完善冷藏设备等附属设施的具体建议,通过招商,由企业投入并运营。此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2024—2026年拟支持的1亿元资金,推进以黄连为主的石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固强补弱”的思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推动黄连产业全链条均衡发展。
(二)关于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的建议,我市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尚在规划中,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区域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积极申报,并对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扶。
(三)关于培育渝东南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的建议,我市将聚焦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完善概念验证、中试放大等成果转化体系,支持指导石柱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做好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工作,支持石柱县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工作。目前,计划在石柱县推动成立“黄连研究与发展中心”,打造一个省部级中医药科研和产业转化平台,支持渝东南片区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工作,推动渝东南中医药振兴发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归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