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人大建议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7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5-12

渝卫答复函〔2025〕72号

张先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大型医疗设备区域共享的建议》(第1172号)已收悉。经与市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大型医疗设备区域共享相关工作,围绕更加注重“医防协调、优质扩容、能力提升和均衡布局”的目标,以“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阶梯配置、资源共享”为基本配置原则,充分发挥配置规划指挥棒作用,引导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方向,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资源分布,做好设备配置的“最优集”。一是以人口数量、地域范围为基准,做好医学装备资源的分布规划,确保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按照每百万人口规划相同设备数量,基本实现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二是以功能定位、技术能力为要素,引导公立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的设备。突出医疗服务的“针对性”,教学医院给予科研类设备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更加注重配置常规医疗设备,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的就诊需求。

(二)坚持强化管理,规范四个环节,构建全过程管理的“防护网”。一是规范购前论证。加强配置论证要素分析,把好购置入门关,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功能定位、实际需求、经济运营、远景需要等多维度,规范开展设备购前论证,论证不深入、不合理,一律不予批准。二是规范购置审批。印发《重庆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动态调整全市审批目录,修订完善《评审指引》,对申请配置设备医疗机构的技术条件、使用能力、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科研水平、临床服务等情况,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批准。三是规范使用管理。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与协会组织联系,委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培训会议,做好政策宣贯及使用管理质量安全的相关培训。四是规范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飞行检查,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的配置执行、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移交违法线索,坚决防止医疗机构使用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设备。

(三)坚持统筹调度,推进资源下沉,破除筹资难、技术难的“障碍点”。试点区县成立医共体事务管理中心,统筹医共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对设施设备实行统一调配,盘活闲置资产,将医共体内闲置设施设备流转到急需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助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比如,忠县统筹医共体内单价5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2020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配193台件,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设施设备“物尽其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开展大型设备区域共享能有效解决部分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及患者亟需诊疗的问题,有效缓解看病难、检查难、看病贵等问题。提高市民群众对基层卫生院的信任度,能够使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疾病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诊或住院,对区域医联体分级诊疗建设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一)完善配置指标体系。总体而言,设备配置应以总量控制为目标,严格审批作为基本管理原则。为确保配置质量,主要从区域卫生规划、健康需求、服务能力等3个方面考虑,重点对技术配备必要性进行评估。规划指标设计时,为区域中心医疗单位留有余量,鼓励配置高端设备。

(二)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市卫生健康委正按照《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4〕95号)要求,会同市医保局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设备共享,持续开展医检互认扩面和远程诊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三)开展设备绩效评价。引导医疗机构对大型医疗设备自主开展绩效评价,量化效益分析指标,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精准评价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状态。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导航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