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毒蘑菇
蘑菇泛指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真菌。中国古籍中将生长在树木上的称为蕈,生长在地面上的称为菌。但有些蘑菇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进食后能造成伤害,甚至中毒、死亡,这类蘑菇统称为毒蘑菇。如含有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和毒伞肽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和黄盖鹅膏等。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经报道的有435种。
二、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毒性强烈,可损害消化道、肝、肾、血液、心脏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害,急性溶血,狂躁、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以及光敏性皮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三、毒蘑菇中毒分型和表现
每种毒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毒素吸收、分布、转换和代谢各不相同,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引起效应类型和程度都有差异。目前多数医学专家认可将毒蘑菇中毒主要分为7型,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型、神经精神型、光敏性皮炎型。总而言之,食用毒蘑菇可能在10分钟至2天发病,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基础上,可能出现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损害症状;可能出现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出现腰部酸痛、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可能导致视觉畸变(小人国幻视症)、狂躁、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可能导致日晒伤样的皮损,暴露皮肤见光后出现红、肿、瘙痒、灼痛等光敏性皮炎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死亡。
四、毒蘑菇中毒常见原因
我市山林众多、野生蘑菇生长地域广泛,夏季来临,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很多地区居民有自采自食野生蘑菇的习惯。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因此,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故常有发生。
五、毒蘑菇中毒的预防
目前,还没有能快速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关键。所以,请大家远离野生毒蘑菇,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六、毒蘑菇识别9误区
在民间,存在多个识别毒蘑菇的误区。误区 1:颜色鲜艳的有毒:如白色的致命鹅膏、灰色的灰花纹鹅膏,吃一朵即可夺人性命。而黄红色的鸡油菌和绿色的青头菌却是美味食用菌。误区 2:生长在阴暗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虽然蘑菇有粪生或腐生,但生长地和毒性并无关联。如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误区 3:有辛辣、酸涩、恶腥或其他恶味的蘑菇有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 的说法也无依据。许多毒蘑菇都没有明显的特殊气味。 误区 4:虫食或生蛆的无毒: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常会生蛆或被虫食。如成熟的致命鹅膏常常被虫啃食。误区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许多毒蘑菇受伤断面不会变色或分泌汁液,却是有毒的。如剧毒肉褐磷环柄菇、有毒毒蝇鹅膏的断面都不会变色,也不会流汁液。 误区6:“银针验毒” :民间有说法“与银器、大葱、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但是“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大蒜或葱或大米与毒蘑菇同煮也不会变色的。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与毒蘑菇同煮会变色的物质。误区 7:白醋能使蘑菇汁变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结块就是毒蘑菇:真相是白醋遇到碱性物质都可变色。牛奶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都会变性而结块,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无关。误区 8:高温或油炸可去毒:许多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能将其破坏。水焯能去掉部分毒素,但不能去除干净,仍会使人中毒。误区9:有鳞片、黏液的蘑菇有毒:但是部分蘑菇(如条盖盔孢伞和亚稀褶红菇)没有鳞片、黏液,却有剧毒。而有毛和鳞片的香菇却可以食用。目前,还没有能快速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七、毒蘑菇中毒的自救
目前毒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剂。若误食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采取催吐等自救措施,同时保存野生毒蘑菇样本或图片,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可疑蘑菇食用史。
【赭红拟口蘑:别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菌肉白色带黄,菌柄细长或者粗壮。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白毒鹅膏菌:别称白毒伞,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毒鹅膏菌:别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等,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白霜杯伞:子实体较小,主要的有毒成分为毒蕈碱,而毒蕈碱中毒约15至30分钟后,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等症状便会出现,严重的话中毒者会腹痛、剧烈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
【斑蘑菇:子外形与可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后者菌柄较短,受伤处不变黄色。实体较大,白色,受伤处速变金黄色,有膜质菌环且无菌托,菌盖扁半球形,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草原上单生或群生。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为历年广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
【铅绿褶菇:是一种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同时也是毒蘑菇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于雨后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长。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网孢牛肝菌:别称网孢小牛肝、蛇麻菌等,分布于吉林、四川、云南、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夏秋季在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在四川南部地区群众视为毒菌,含有神经精神毒素,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